漫评:不负春光 尽情生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要做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形势研判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
1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的社会爆发了一场以共同富裕为背景、反对贫富分化的激烈声讨。一是社交媒体和智能推荐的信息茧房效应。
其次,今天的贫富分化已经主要不是表现为温饱意义的,日常消费意义的,更突出地表现为资产意义,财富意义,因此尽管绝大多数人的资产和财富价值也在上升,但和资本化、资产化、金融化表现出来的超富现象相比,有着过于强烈、遥不可及的差距。周六开始写大视野,已经写了六年多,没停过。经济学家王小鲁认为,市场体制,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再分配体系,防止以权谋私的权力制约机制,一个都不能少。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一个大是大非,即中国市场经济的建设者、参与者、奋斗者,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政策和法律框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中,开展经济行为的。我想到了自己一家的经历。
我们的饭碗来自:改革开放后和国际市场接轨的加工业、制造业,对外开放后的外企,基建投资和持续城镇化进程中的建筑业,城镇规模扩大后随之而来的各种服务业,以及近些年互联网兴起后的新型就业,等等。当时不少水库的溢洪道闸门紧闭,有的多年没打开过,已经锈死,当入库水流远超警戒水位时,一些水库的溢洪闸门甚至打不开,而要用炸药炸毁泄洪道闸门,又必须一道道向上请示,时间被无情耽搁,最终,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及竹沟、田岗等58座中小型水库相继溃坝,导致29个县市1200万人受灾,680万间房子被毁,京广线中断了18天。当然,这些问题也与发展成果的衡量标准没有多元化有一定的关系。
在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带动下,中国经济打破了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和不干一个样的吃大锅饭分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带来了国民财富的急剧增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当前中国基尼系数和高低收入比均处于较高水平的问题,中国的收入差距在世界范围看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而且社会流动性也开始放缓,财富的代际传递加强,高低收入阶层均存在阶层固化的现象,起点公平、机会公平未得到很好保障,中等收入群体难以持续发展壮大。三、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有赖于新发展理念的真正落地 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中国经济的发展实践数据和市场经济的内在理论逻辑,无不揭示了市场化改革及高度的对外开放对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至关重要性。我们认为,这需要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从历史视野、实践探索和理论高度三个维度来得到答案,同时在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时需要有一般均衡分析系统思维的综合治理理念和全局观念,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在知识产权保护层面,应立足于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远景目标,逐步对接CPTPP为代表的更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条款。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而不是一味追求GDP指标。三是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透明的良好社会规范和秩序以及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第五,政府、市场与社会共同发挥作用,以系统思维推进共同富裕。作者田国强为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这些都是与共同富裕的中长期国家目标不兼容的。并且,能源低碳发展的新革命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是今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经济有效能源的根本发展方向。
第二,加强协调发展的引导,促进多方面多维度的均衡联动发展。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主体作用,目前我国超过70%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是来自于民营企业,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发展目标和约束条件的改变,意味着过去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要素驱动型粗放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必须向创新驱动型集约发展模式转变。与此同时,一些政府部门管制不断加强的所谓改革、政策和多行业规范调整没有把握好时度效,力度过大、过急、过频、过激,导致监管、整顿过度,叠加共振,市场主体活力及其预期下降,及企业信心不稳,承载了中国绝大部分就业的中小微企业经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和困难,运行复苏缓慢,乃至一些中型、大型企业也出现经营困难加剧趋势,投资增速也有回落风险。
创新本质上是靠竞争驱动而不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靠垄断驱动的,竞争才是原动力而垄断不是,竞争导致利润下降,驱动了创新,而创新带来了垄断利润,从而导致新的企业进入而增加了市场竞争这样一个反复动态博弈的过程。一方面是标准经济学教科书中所界定的市场本身的失灵,而政府又没有去补位,另一方面是政府的过位、错位所造成的人为的市场失灵,而政府又没有从中抽身。
外部看,世界上11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义务教育年限是超过九年的。鉴于中国经济短期内出现新的下行压力,在总体宏观经济政策定位上还需要保持相对宽松的基调,使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积极,稳健的货币政策真正稳健。
两方面原因的任何一个发生,都会导致无法形成有效市场。例如,一些人主张追究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原罪,搞杀富济贫、杀富致贫,忽视市场化改革中早期特定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殊不知,中国改革之所以在过去40多年取得巨大成就,除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稳定之外,一些新的因素包括较大程度上的经济选择自由、松绑放权的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对外开放、民营经济大发展,中国的巨大成就正是在这样的基本制度性市场化改革下才取得的。并且,由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到位,单位GDP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也依然非常高,单位GDP能耗差不多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此外,将有为的政府和有为政府也视为一谈,并认为有限政府是基本不管的政府。第四,发展格局的开放度。
一、中国经济稳中求进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短期风险和中长期瓶颈 中国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短期下行风险和中长期的瓶颈制约。另一个大局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现在一个常用标准就是用平均或人均来表达发展成效,这当然是一个度量经济发展的进步指标,但也有很大的问题,一大问题就是没有注重平等,使贫富差别巨大问题被平均掩盖掉了。会议释放出了多个重要信号,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会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媒体、业界、学界有许多解读,被认为是解放思想、政策纠偏、重塑共识的会议。
当然,仅靠市场不能实现共同富裕,还需政府的适当作用。这些是导致各界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预期减弱的重要原因。
在研究解决具体现实问题、进行政策和改革研究时,要区分短期和长期最优、局部和全局最优、最佳和次佳。改善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改革与不是市场化的改革,经济增长率大概率仍将会相差几个百分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当前经济发展的三重压力,加上一些其他现状问题,让中国经济何去何从充满不确定性。同时,还要形成大众都关心和维护、保护好环境的社会规范。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从过去更注重量的增长速度转向更注重质的提升和增长的持续性,并且更强调让发展的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同时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约束条件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紧约束、硬约束。此外,也出现了原则肯定、具体否定,落实不到位的空心化现象,使中央部署、改革大政方针无法完全落地。
然而,个体能力的差异以及经济活动中无处不在的不确定性,也会导致收益结果的不同,因而还需要建立社会主体自主自愿基础上的社会捐赠机制,通过这样的第三次分配来进一步促进共享型社会发展和共同富裕,真正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主要来源于盘活生产要素、激发工作动力等这样的提高效率的市场化改革开放,而不是主要靠技术进步。
这些误区的后果就是政府有为的程度越来越大,而需要有为的地方却缺位。现实中,人们对于什么是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还有很多认识误区。
这部分是过去所实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所导致,也是高速增长阶段的一个阶段性特征。三要加强环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优质环境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要。四要制定和实施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通过政策引导企业、非政府组织、个人等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并且,这样的决策和谋划应经受得住历史、实践和理论的印证、检验及逻辑推理。
也就是说,在理论上,只要尽可能有一个平等的竞争起点(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给每个国民同等基础教育尽可能达到这种起点平等),然后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运作就可以达到既有效而又相对公平的社会公正结果。其二,建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的现代经济体系,需要以改革、发展、稳定、创新和治理五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方式进行治理,建立有能、有为、有效、有爱的有限政府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有能主要是讲政府执行力的问题,有为讲的是政府的作为问题,在应该作为的地方不缺位,有效是政府行政的效能和效率的问题,这三点主要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以促进有效市场形成为导向,有爱则是讲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二要坚持针对性与公平性相结合,既要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制定差异化的政策,也要注重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维护全国统一市场的公平竞争,防止出现政策洼地、底线竞争和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
市场不仅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渠道和激励机制,也是共同富裕的第一步和最重要的一步,必须尽可能通过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体系来改善初次分配格局,发展经济,将蛋糕做大,这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否则会导致共同贫穷,所以还是要首先注重效率原则。这反映到社会舆论环境上,就是诸多反市场化改革、反开放、反民企的论调时有出现。